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品牌资讯 >> 
环球观焦点:15天必须出院?多数患者不用住院15天

时间:2023-03-13 19:37:41    来源 :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健康时报记者 张赫 孔天骄 侯佳欣


(资料图片)

2月7日下午做手术,2月9日早上被通知出院,内蒙古通辽市的张峰(化名)在北京某三甲医院做玻璃体切割术。 

“这样一个精细的眼科手术,住院3天就回家,安全吗?能不能在医院多住几天?”这不仅是张峰一个人的疑惑,有些患者为了多住几天院甚至托人说情。

3月4日,国家医保局官网公布了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6976号建议的答复,就部分医院为了提高病床周转率而规定患者15天必须出院等问题,国家医保局表示,该局和各级医保部门对参保患者住院天数无限制性政策,享受医保待遇也与患者住院天数没有关系。 

住院天数限制传言从何而来?医院不会让患者强行出院

2月28日,张峰术后20天,拿着复查结果来到眼科门诊。 

听到主刀医生说的“一切正常”后,张峰如释重负。在出院回家的这三周,他总担心:“我是不是被医院‘撵走’的?万一有紧急情况,身边没大夫怎么办?”每次忧虑时,他又会想起出院前医生说的那句:“你要是还有危险,我们也不会让你走。” 

据《2021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1年,我国医院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为9.2天,其中公立医院为9天,与上年比较,医院出院者平均住院日减少0.3天。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在医院发展的统计指标里,住院天数和病床使用率,是很重要的一项指标。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社会保障研究室主任陈秋霖曾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说,医保政策从未规定过参保人员住院费用限额,只不过卫生主管部门对医疗机构次均费用有考核,对平均住院日有规定;医保部门对医疗机构医疗费用总额控制,对于部分病种实行单病种限价,相应的病种不能超过一定的限额,但这些都是针对医疗机构的,也就是说总量控制,并不针对单个病人。即使医院超过医保限额,也不会让参保人自付医疗费。

不过现实中,有的患者住院时间过长,个别医院会要求病人出院,然后重新住院,这个情况是存在的。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王东林曾在上海、四川等多家医院工作,他告诉健康时报记者,虽然医院会有总体考核要求,但没有绝对红线,不会强制让患者出院。

对于住院时间限制,国内某三甲医院肝移植专家深有感触,“管理部门考核的是医院的‘平均住院日’和‘床位周转率’,目的是考核医院的资源使用效率,和绩效挂钩,医院自然会分解摊派到各专业科室来完成。某种程度上病人多的医院医生会选择难度系数相同时越简单越轻的病人收治。”该肝移植专家说,尽管如此,医生也会把患者是否符合出院标准,当作第一考虑因素。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中心主任王贵玉也告诉记者,在患者住院天数问题上,医保报销方面一直没有限制,但是各级医院确实要求符合标准的患者尽快出院,不让随意延长住院时间,执行很严格。“不过临床上还是要根据病情来,一些胃肠肿瘤患者需要做造瘘,住院时间也会更久,医院从不会为了降低平均住院天数让患者强行出院。”

得益于微创手术的普及,大部分患者不需住院15天

3月7日,为张峰做手术的眼科医生告诉健康时报记者,住院3天,并不代表这场手术很“随意”。恰恰相反,在患者住院前,大都经历了近一周到两周的门诊看诊和术前检查和评估,达到出院标准就可以回家恢复,归根结底,是为了让更多等待床位的患者看上病。

之所以很多手术患者较以前能快速出院,还得益于近年发展的微创手术:创伤更小、恢复更快。 

山东省青岛市76岁的退休教师李桂芝(化名)到北京做心脏支架之前,一直以为要“开膛破肚”,甚至交代了遗嘱,没想到做完手术直接能自由行走,3天就能出院。 

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九病区副主任张海波教授告诉健康时报记者,国际上早先开刀的心脏外科手术病人术后要卧床一周,住院要2周甚至更长时间。如今,外科手术方式一直在进展和突破,如心脏手术,以往全都必须心脏停跳切开、在体外循环下完成;体外循环下把心脏切开,才能修复或置换瓣膜。但现在很多是小切口的微创手术,甚至是微创介入手术,不用开胸、不用心脏停跳、不用体外循环。创伤越小,对全身影响就越小。所以这种微创介入手术对于高龄患者来说,大多数两三天左右就可以出院,这在以往都是不可思议的。 

从前让患者很惊恐的开颅手术,如今也不再是“大刀阔斧”。“目前,开颅手术通常住院时间就是十天左右,有些恢复快的术后五六天就能出院。”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神经疾病中心党支部书记、神经外科副主任路长宇告诉健康时报记者,只有特别疑难、复杂或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者,住院时间才会延长。

标签:

最新发布

热门推荐